5.第五章

寒心赤冰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思路客小说网 www.silukebook.com,最快更新重返高中最新章节!

    放学后,秋耳和老虎跟着人流走出教室,志亮和夏华在后面喊住他俩,急跑两步赶上来问:“你们去哪儿吃饭?”

    秋耳想就没想说:“回家啊!”不然去哪吃?

    志亮惊讶的说:“回家?下午两点就上课了,这么热的天,来回走的时间都不够。”

    说着话,几个人已经出了教学楼,教室在阴面,又有吊扇转着,确实没感觉到热,外面可就不一样了,火盆似的太阳烤的地都要缩在一起了。

    秋耳说:“我下午不来了,上这课没劲。”

    秋耳的回答显然出乎老虎的意料,他转身瞪大眼睛看着秋耳说:“你不上了?”

    秋耳淡定的说:“啊,我不想上了,你回不去,你不回去,我自己回去了。”

    秋耳说着看了看放自行车的地方,还好,自行车一直在阴凉处,车座不会难么烫。不然,上面烤着,下面烫着,自己还不成了肉夹馍。

    老虎不回去,跟着志亮、夏华去学校门口吃饭,秋耳骑着自行车,顶着大太阳向家走,边走边给自己打气:“就当锻炼减肥了”,“就当出汗排毒了”,“就当军训拉链了”。

    在种种借口的自我安慰、自我激励下,骑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,秋耳终于到家了。秋妈见儿子大汗淋漓的进来了,边给他倒水边问:“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?”

    秋耳接过老妈递过来的水杯,一口气把一大杯水喝掉,打了一个咯说:“不去了,辅导班就是照着讲义念,还不如自己在家看书学习呢。”

    秋妈把剩菜、剩饭端上桌说:“你不去上了,也不说早点回来,我们都吃过饭了,就剩这些了。”

    好在夏天天热,菜还没凉,秋耳热的也不是很饿,用手捏起一个凉菜里的花生豆说:“辅导班在迎宾大道那块呢,骑车都得骑一个小时,想早来也早来不了。”

    秋妈一听那么远,惊讶的说:“啊,那么远啊!那不去就不去了,每天来回走都得好几个小时。”

    接下来半个月,秋耳就在家待着,每天在家收拾房间、做饭,老妈忙不过来就帮着看会店,送货任幼聪自己完全能应付过来,他没再去过,只是装车的时候帮忙搬搬货。

    忙完这些,剩下的时间,秋耳就看书学习,根据大学期间掌握的一套自学方法,先是把初中的知识点串一遍,串完之后,再预习高中的东西。

    期间,马良打过几次电话,不是去打台球,就是想去溜冰,秋耳都拒绝了。

    这一天在吃午饭,马良又打电话过来,秋妈接的,一听是马良,对着屋外看店的秋耳说:“耳朵,良子找你呢?”

    秋耳接住电话,马良说:“黑木耳,你在家生孩子?你说给你打了几次电话了,你都不出来。”

    秋耳笑笑说:“这不给你生小弟弟呢,咋啦,你也想吃奶了,过来,老娘让你吃个够。”

    秋妈在一边打了儿子一下说:“说啥呢,小小年纪不学好。”

    秋妈没羞没躁的笑着说:“他先说我的。”

    马良知道自己嘴贱不过秋耳,转换话题说:“黑木耳,下午去网吧玩不?”

    回来前,每天对着电脑,不是查资料,就是写材料,秋耳对电脑已没有任何兴趣。回来后半个多月没碰过电脑,心里有时还挺想的,他对着电话那头的马良说:“下午你来找我吧,来了再说。”

    “行,那你等着我。”

    挂掉电话,秋妈问:“良子找你干啥呢?”

    秋耳说:“找我去网吧玩呢。”

    秋耳以前每天都去玩,这半个月不是干活,就是学习,从未出去玩过,秋妈开始以为儿子受了什么打击,观察了几天,觉得精神状态没什么异常,就想当然的认为儿子长大懂事了。

    秋妈不是那种传统保守的老妈,她认为男孩就应该多去外面转转,多和人打交道,这样以后才能在社会上混,前几次马良打电话过来,秋耳拒绝去玩,她还不愿意。

    今天马良打电话过来,下午要去和秋耳一起去网吧,她就说:“耳朵,别总在家憋着,和良子去吧,只是别在网上随便和人聊天就行。”

    电脑刚兴起的时候,人人都对对着一个大块头就能聊天特别感兴趣,一时之间流行加网友聊天,不管对方是男是女,是老是少,甚至不管是不是人,只要能打字聊天,就满心欢喜的和电缆那端的陌生人聊。

    秋妈怕秋耳乱加网友聊天,再被陌生人骗了,就提醒一句。几年以后,不仅电脑,就是手机都可以视频聊天了,秋耳对打字聊天早没什么兴趣,他去网吧就是想体验一下好久没摸键盘的感觉。

    下午三点多,马良骑着自行车就来了,秋耳看外面天还热,就把游戏机给他,让他玩游戏,他看一会书,等一会天凉快一点再去。

    马良这段时间迷恋上了聊天,早和网友约好了时间,心完全没在这,玩了几把俄罗斯方块,觉得没意思,就催着秋耳走。

    网吧离秋耳家不远,过一条街,拐个弯就是,网吧地方不大,就里外两间屋,共二十几台机子。秋耳他们到的时候,人不少,空闲机子不多,两个人找了两台连着的坐下。

    坐下后,看着眼前的大块头,秋耳有种复古的感觉。回来前,他们办公室就有一台这样大块头,大块头早已下岗好几年,只是作为公有财产不能随便处理,堆在办公室的角落里。

    开机后,电脑桌面上就几个图标,我的电脑,网页和Q.Q,还有一个我的游戏文件夹,别的就没有了。

    没有工作需要,秋耳盯着电脑一时不知该干什么,一边的马良早已打开Q.Q,用那他一指弹和网友聊天。秋耳看他瞧一下屏幕,再看一下键盘,口水都要流出来的痴迷样,觉得可爱极了。

    马良注意到秋耳在看他,扭了头一下,看了一眼秋耳说:“看什么看,去玩你的。”

    秋耳盯着屏幕看了一下,拿起鼠标打开了电脑自带的纸牌游戏,回来前,在电脑前工作累的时候,秋耳就会打开这个游戏,换换心情,玩一会。

    玩了一会游戏,秋耳点开了Q.Q,初三的时候他申请过一个六位号,后来也有七位、八位的,但都被盗了,再后来一直用的是九位号。

    打开Q.Q,秋耳突发奇想,他要多申请几个号码,这个时候,号码好申请,还都是六位的,他要保护好这些号,过几年,六位号是稀缺资源,卖不卖钱的无所谓,拿来送礼,送给谁都高兴。

    秋耳连着申请了将近十个号,每个号都设好密保问题,并给老板要来笔和纸,把这些号、密保问题和答案记下来,以便以后号码丢了,申诉的时候用,号的密码都一样,是于墨的生日,早烂熟于心,他就没记。

    在申请的号中,秋耳挑选了一个最好的登了上去,把身边良子的号加上。良子还和他在电脑上聊了几句,两个座位就挨着,秋耳懒得回复他,后来良子也就不和他聊了。

    这些忙完,一个小时过去了,秋耳实在没什么事可干,就下线看着马良聊天。马良平时大大咧咧的,这时候心真小,歪着身子,挡住秋耳,不让看。

    没一会,电脑那端的人可能下线了,马良也就关了qq,下线了。在回家的路上,马良饶有兴致的说着对方的情况,电脑那端的人是邯城的,邯城就是襄州市的临市,坐车一个小时不到,据说对方是高一的女学生,学习特别好,在班里一直是前三名……

    马良说了一路,崇拜感溢于言表。他正在热乎头上,秋耳不能硬泼冷水,只能旁敲侧击的提醒一下:“良子,网络上的人都是虚拟的,你不要太当真啊,小心被骗了。”

    马良特有自信的说:“她不会骗我的,我们聊了都快一个月了?”

    “一个月?”秋耳心说:“现实认识十年,都不能认清一个人,何况在虚拟世界中才认识一个月。”

    秋耳觉得劝没什么用了,只能防患于未然说:“良子,尽量别去见那个女的啊,即使去见,提前给我说一声,我和你一起去,也让哥们见见。”

    在路上和回到家后,秋耳仔细想了想,也没想起前生马良在高一前的暑假出了什么问题,只是隐约记得暑假后一个月,马良和他没什么联系,那一个月,他在家帮忙干活,加上准备高中入学,也没和马良联系,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,他就不知道了。

    回到家后第二天,秋耳接到一个电话,是初中同班同学李白雪打来的,他也考到了一中,别看这同学名字文艺,其实是个男生。

    秋耳接通电话,李白雪悲愤的说:“耳朵,你知道不,一中不让走读了,全部学生都得住校,说是为了学生的安全。”

    秋耳前生高中住校三年,早知道了这个消息,但他还是装作惊讶的说:“是吗?不是一直让走读的吗?怎么到咱们这一届不让了?”

    襄州一中学生走读的事还没完全确定下来,只是小道消息,李白雪说:“我妈听她单位的同事说的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,不过,要是真不让走读,那就完蛋了,我实在受不了男生宿舍那个味。”

    李白雪真是名如其人,一个大男生,比女生还爱干净,有严重的洁癖症。

    小道消息的可靠性往往比官方发布的还要高,官方还要遮掩一些事实,小道消息一般都是揭露背后事实的。

    秋耳当然知道襄州一中从他们这一届开始要求学生全部住宿,学校给的理由是为了学生的安全。其实是襄州一中的升学率大不如以前,以前襄州一中的升学率在全省的地级市是名列前茅的,这两年临市恒城的中学实行军事化教学,恒城一中的升学率早超过襄州一中,恒城二中和下边的几个县级中学今年都有赶超襄州一中的趋势。

    周围县市学校的异军突起,襄州一中的升学率现在只处于中游水平,为了排名不再向下滑,一中学习恒城的经验也打算实行军事化教学,所以才要求全部学生住宿,只是学校领导没那么铁腕,住宿是落实到位了,其他措施没跟上,襄州一中的升学率后来越来越低,全省排名越来越靠后,最后差不多是末流了。不过,在襄州市一中的高中一直是最好的。

    李白雪打过电话来,诉了半天苦,秋耳安慰了他半天。挂掉电话,秋耳回忆了一下,记得李白雪确实受不了宿舍的环境,整夜整夜的失眠,上了三个月就不在一中上了,后来转到了襄州二中。襄州一中只有高中,二中有初中部,也有高中部,初中的成绩在襄州市是最好的,高中的成绩就比不上一中,但也还可以。

    秋耳早拿到襄州一中的录取通知书了,过了没几天,学校打电话又让去领《入学说明书》,说是不方便去领的话,可以邮寄过来,只是得说一个准确的住址,他们当初报名的时候报名表上只写了户口本上的地址,有的人早变了,但户口本上还没改。

    秋耳家离学校没多远,骑车半个小时就到了,犯不上邮寄,通知后的第二天,他就把说明书拿过来了。

    说明书上的内容很多,主要是告诉大家襄州一中要实行全部学生住宿的制度,以前住宿是自愿的,现在那怕你家就在学校对面,你也得住宿。上面还写了因住宿开学时需要带的东西,第一年住宿,学校不强制要求购买学校的被褥、脸盆和饭缸等东西,秋耳记得他们下一届好像就强制购买了。

    秋耳的性格大大咧咧,没心没肺的,有时在公交车上站着都能睡着,住宿对他来说毫无压力,而且这也合了秋爸的意,他看到说明书,呵呵一笑说:“好,住宿好,这样我们就不用每天伺候你吃喝了,正好也能锻炼锻炼你,让你知道父母养你多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秋爸对秋耳的话语不多,在秋耳的印象里他好像说的最多的就是这类的话,但秋耳一直不明白有些事情怎么就让他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。

    秋爸说完,秋妈白了他一眼说:“有你这么教育孩子的吗,好像他是多大累赘似的。”

    秋妈刚说完,话锋一转说:“住宿也好,我们平时忙,有时给你做饭都来不及,住宿你可以在学校吃饭,我们就不用管了。”

    秋耳一听,这说的和老爸不是一个意思吗,都嫌他是个累赘。

    好实在的爸妈!

    不过,当爸的和做妈的还是有区别的,秋爸知道儿子要住宿后,说了一句就完事了,秋妈说完以后,当天晚上就开始准备入学的东西。

    被褥她打算去学校买,脸盆、饭缸等日常生活用品,他们批发店有的是,到时候拿过去就行,还有就是衣服,秋耳初中的时候夏天就两身运动衣,暑假就是大裤衩和短袖。马上高中了,孩子大了,秋妈打算买两身休闲的,再一个,初中的运动衣也旧了,都换了他,再买几件运动衣,男孩衣服脏的快,到了学校洗衣服不方便,衣服多了好换洗。

    想好后,秋妈从楼上跑到仓库,就把脸盆、饭缸、洗漱用品、衣架、内衣内裤袜子等东西找出来,拿到了楼上,那意思好像第二天秋耳就要上学去了。

    脸盆拿了两个,一个大的,一个小的,大的洗衣服用,小的洗脸用,秋耳当初在学校就没洗过衣服,两个脸盆后来也不知去那了。饭缸拿的是不锈钢的,洗漱用品拿了一全套,衣架拿了两把,内裤袜子没数,因为这样,秋耳当初在高中的时候内裤袜子都是一次性的,穿的味道特浓后,直接扔掉。

    除了秋耳住宿的事是个意外(以前一直打算让秋耳走读了),还有一个事这几天在秋家讨论的比较多,那就是买房的事,这时房地产刚刚兴起,还不红火,襄州市里新盖小区没几个,最大的两个在桥西西北角,和秋爸一起进货的几个人有的买了,有的在观望,有功夫就来秋家说这个事。

    这天,吃晚饭的时候,杨叔又过来了,过去的两天每天这个点他都会来,一来就说房子的事,今天一进屋就说:“老秋,今天去桥西送货去了,老张头说他也买了一套,他还说再不买房价肯定要涨,就是现在不涨,以后也得涨,还说这是趋势。”

    秋耳听完,心说:“老张头还真是神机妙算!”

    秋妈在桥东待了半辈子(秋家批发店在桥东),又住惯了现在的三层楼,对买房子没多大兴趣,就说:“我总感觉桥西偏,而且还是西北角,荒郊野岭的,住进去也觉得瘆得慌,那有我们这的三层楼好。”

    秋妈说的也有道理,这时桥西就是比桥东落后,而且新开发的楼盘位置都很偏,但也因为桥西没大面积开发,规划起来容易,新世纪以后,襄州市大力开发桥西,十几年后,也就是秋耳回来的时候,桥西的建设远远超过桥东,秋妈说偏的几个楼盘也成了黄金位置。

    秋爸平时话语不多,对家里的大事一般是听从老婆的,不是他窝囊,而是媳妇精明能干,他没什么要说的,只负责采购好货物就行了。

    秋耳知道现在买房是最合适的,就拿老妈他们讨论的这个楼盘来说,他回来时房价已经比现在涨了四倍,现在1500左右,他回来时都6000多了,他劝老妈说:“妈,管他偏不偏呢,咱们先贷款买一套,装修好后租出去,那房租就够还贷款的了,最后房价怎么也得比首付高吧。”

    秋耳又想了想说:“不行,买两套吧,买对门的,我结婚后,我一套,你和爸一套,这样照顾你们也方便。”

    秋耳这话一说,秋妈感动的眼圈红了。儿子太懂事了,还没成年,就想着孝敬他们的事。

    感动归感动,秋妈很开明的,她可没想因为他们把儿子拴住,就说:“耳朵,你也想的太远了,你大学毕业后不一定落哪儿呢?出国都有可能,到时候,只要你有本事,爱去那儿就去那儿,我和你爸可不拦着你。”

    秋耳看妈动心了,他必须劝他妈把房买了,就撒娇加煽情的说:“妈,你和爸就我这一个儿子,等你们老了,我那也不去,就守着你们,在那儿工作不都是为了挣钱吗?再说,买了房子,以后我要是真的去了别的地方,咱们可以把房子卖了,再去那儿买两套,还买对门的。”

    两套房子首付也就十万块钱,秋耳家这几年生意不错,早攒够几十万了,秋妈想了想说:“那要不去看看,你说呢,老秋?”

    秋爸虽半天没说话了,但儿子说的一番话让他很感动,他回应老婆说:“明天你和耳朵去看看,我在家看店就行了。老杨,你去不?”

    杨叔是个拿不定主意的人,虽说他在犹豫买不买,但更倾向于买,需要的只是有人拉他一下,和他做个伴,这样他心里就能踏实。秋家决定去看看,这是要买的架势,杨叔吸了一口烟,咧着嘴,呵呵一笑说:“行,咱们明天就去看看,买的时候最好买一个楼口的,这样两家能互相有个照应。”